发布时间:2025-01-05 04:51:45 来源: sp202501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划时代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
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以新的改革思想指导新实践、引领新变革,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制度保证和强劲动力源泉。
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2013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获得通过,首次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往什么方向走呢?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回答好。考虑这个问题,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只讲第二句,不讲第一句,那是不完整、不全面的。”
为什么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作了深刻阐述,强调“总目标问题,要用广阔的世界历史眼光来看”“总目标问题,还要放到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中去看”。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这项工程极为宏大,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以贯之。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阶段,改革开放站在了新的历史关口。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等等。
变局如何应对?矛盾如何化解?动力如何激活?改革开放航船将驶向何方?
“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立场坚定、从容作答。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赴地方考察调研,直奔改革开放前沿广东。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在这里,总书记发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动员令,彰显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与信心。
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60项具体任务、336项改革举措涵盖方方面面,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锚定总目标,中国进入了新的“改革时间”。
2013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在党中央层面设置专司改革工作的领导机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加强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伟大思想指引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夙兴夜寐思考改革,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思想的光芒,汇聚起磅礴的力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引向更高境界。
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安徽小岗村,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与当地市、县领导和小岗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包干带头人、村民代表座谈,部署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边听边记,不时同他们交流。
就是在这次农村改革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要抓紧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4个月后,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继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之后数十年来的再一次农村土地制度重大改革创新,就此破题。
进入新时代,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张清单”,为企业经营清路障。2018年12月21日,随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发布,我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政府和市场边界法定,政府管理模式实现重大变革,经营主体预期更明晰更稳定。截至2023年底,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4亿户,其中民营企业超过5300万户,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2.3倍和3.9倍。
“史上最严”,向环境污染出重拳。制定修订20多部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等领域,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美丽中国画卷徐徐铺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改革,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既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又对成熟的改革成果和改革经验及时进行总结提升,并用法律法规等形式固定下来,推动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全面深化改革一路向前,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不断筑牢、基本制度更加完善、重要制度不断创新,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日渐成型,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保证。
一路攻坚克难,“中国之制”锻造出新优势;一路勇毅向前,“中国之治”开启了新境界。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天安门广场见证历史性盛典。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8年时间,五级书记抓脱贫,层层动员促攻坚,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反贫困、建小康,战疫情、斗洪峰,稳经济、促发展,化危机、应变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紧紧依靠、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从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到粮食产量连续9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从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到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国产大飞机直冲云霄……新时代中国,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我们就一定能够经受住一次次压力测试,不断化危为机、浴火重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
“我们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党的十八大后,我提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将其落实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上海浦东新区三林镇,偌大的快递网点里,顺丰速运三林片区运营经理宋开杰正忙着理货。在沪打拼8年,这位34岁的山东小伙收获满满——
2018年7月,迎来第一个宝宝,“靠着生育保险,2.8万元生育费用报销了一大半,政策实惠摸得着。”
2020年2月,一家三口搬进公租房,“加上水电费,每月租金千余元。设施齐全、设备全新,离公司1公里,舒心又便捷。”
今年,女儿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在‘随申办市民云’APP里填好材料,两三天就办好了居住证,9月份即将顺利入读一所公立小学。”
生娃、安居、孩子入学,从一线快递员晋升至片区经理的宋开杰对未来有了新谋划:快递业已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今年准备参加职业比武,凭技能涨工资,早日赚钱买房,“一项项好政策,让老百姓拥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改革不断顺应人民期待、满足群众需求,坚定践行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郑重承诺。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22年8月17日,正在辽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专门来看一个改造后的老旧小区。
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牡丹社区,居住着3000多户居民,是典型的老旧小区。作为实施城市更新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沈阳市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让更多人实现安居梦。经过改造,这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基层治理示范社区。
“路平了,灯亮了,各项设施完善了,休闲健身设施也建起来了,小区‘颜值’高了,大家伙儿的心里也亮堂了。”社区干部自豪地说。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稳就业、增收入,让获得感更加充实。端稳“饭碗”,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打破“壁垒”,户籍制度改革让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切实“减负”,个人所得税改革惠及2.5亿人。
补短板、促公平,让幸福感更有保障。从保护学生视力、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到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进清洁取暖,从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到打造“城市书房”“农家书屋”……聚焦急难愁盼,一项项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
兜底线、强保障,让安全感更可持续。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7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6000多万套,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参保人数、参保比例持续提高。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为人民谋利、为民生解忧,改革的含金量化作人民的获得感。
“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福建三明,中国医改的“探路者”。
过去,这里医保亏损严重,医患矛盾突出。2012年以来,三明市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切入点,在市、县、乡、村统筹推进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改革”,实现了患者、医生、医院、医保基金等多方共赢。
2016年2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专门听取福建三明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的汇报。当年8月,包括三明市在内的8个方面24条医改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2017年底,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已取消药品加成,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已推广至全国338个地市。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北京探索“接诉即办”,天津推行“一颗印章管审批”,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各地推广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深化改革得到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
“我们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总书记平实的话语,映照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之心,彰显了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新时代中国,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努力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进博会,通往中国市场的“金色大门”。眼下,离第七届进博会正式举办还有100多天,已有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企业签约参展,签约展览面积超过规划面积的90%。“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双向开放、合作共赢的新舞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
时间是最忠实的见证者。
“我们7年多来的全面深化改革成就,都在这里了,沉甸甸的!”2020年12月30日,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举起手中2万余字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总结评估报告,感慨地说。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科学的方式方法,引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坚持守正创新,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
“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讲求方式方法时,第一条谈的就是坚持守正创新。
“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否则就是自毁长城。”总书记的话重若千钧。
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依法治国的部署,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持续稳步推进;党的十九大,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作出决定;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掌舵领航,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
从财税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重大改革,到异地办理身份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等民生实事……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70多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项,点面结合、统筹兼顾,构建起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
从创造“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的“特斯拉速度”,到推出全国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上线全国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海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探路全方位高水平开放。
由一花独放,到百花满园。自上海启航,22个自贸试验区先后设立,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试点格局,累计开展3500余项改革试点,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
从连续举办进博会、服贸会等高水平国际展会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从出台实施外商投资法到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的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塑造。
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公平和效率、发展和安全等关系,经济体制改革扎实向前;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体制改革激活“一池春水”;
完善公共服务、缩小收入差距、强化社会保障,社会体制改革持续推进;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勠力攻坚;
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蹄疾步稳;
…………
广泛推进、充分衔接、相互耦合,各领域改革方案落地见效,改革红利日益显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更加强劲。
——重谋划更重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
北京西直门外,北京动物园对面的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灯光熠熠。这里曾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动物园批发市场。经过疏解、转型,此地日均客流量从10万人减少到1万人,年税收却从0.6亿元上升到20亿元,带动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快步发展。
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和主要矛盾,抓住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先行启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年来,有关部门和地区积极行动、高效落实,推动区域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达到10.4万亿元,区域协调发展绽放新光彩。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进行到今天,抓改革、抓落实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改革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民心基础更加坚实,要投入更多精力、下更大气力抓落实”。
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科技创新、土地制度、司法公正、文化教育、养老就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优先确立并推动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大改革,既抓重要问题、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中央层面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熔铸统揽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强中枢,相关方面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倒排工期、压茬推进,有关部门深入督察,真刀真枪促进改革落地……各地区各部门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
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改革,取得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成就。
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
新的使命就在前方——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蓝图,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征程上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旗帜,也必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
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
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于今年7月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二十大之后,我一直在思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改革开放后,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是研究改革。这一次改革,我们将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本报记者汪晓东、刘志强、王浩、韩鑫、罗珊珊)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7日 01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