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山河路 | 在偏关,你要写黄河,就不能只写黄河

发布时间:2025-01-11 06:04:10 来源: sp20250111

  黄河新闻网忻州讯(记者付秋杰)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一个地方,黄河与长城在此交汇,这里不仅是自然与历史的交融,更是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它便是山西偏关。在这里,黄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流,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同样,长城也不仅仅是一道屏障,而是一座历史的丰碑,一方人民的骄傲,一种精神的象征。

  在这片土地上,要写黄河,就不能只写黄河。要写,就写黄河的波澜壮阔和长城的雄伟壮观共同见证的偏关故事。

  黄河与长城共振

  偏关,作为黄河入晋第一县,拥有长达32公里的黄河流域。黄河不仅哺育着这片土地,更孕育了这里灿烂的文明。这里的黄河水碧绿沉静,温顺娴美,与历史上浑浊、奔腾、咆哮的黄河形成了鲜明对比。而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在这里与黄河首次相遇,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线。

  偏关县境内长城蜿蜒126公里,有关7座、堡29座、烽火台247座、敌台100座、马面214座,是中国长城古堡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县份之一。在这里,长城类型多样,包括石砌长城、砖包长城、土夯长城、崖壁长城等四种基本类型,建筑涵盖了关、隘、烽、堠、墩、台、营、寨、城、堡、望台等各种形式,类型之多全国罕见。这些长城不仅展示了守边将士的勤劳和智慧,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坚韧挺拔。

  黄河与绿色共生

  偏关这片土地,曾经黄沙漫天、荒凉干旱,如今却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通过长达近46年的植树造林全民植树运动,偏关县林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提升至48.6%,国土绿化率由10年前的27%增加到现在的40%。坚持不懈治山治水、治穷致富,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里实现了从“天高愁涧壑,荒边无树鸟无窝”到“一泓清水入黄河”的生态嬗变,让母亲河持续造福偏关儿女。

  近年来,当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三绿”战略以及“三北”工程项目,全面提升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推进黄河流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国家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森林植被恢复、退化林修复等重点项目,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用天蓝水清绘就发展底色,建成黄河沿线、内外长城沿线集生态、景观、康养融合发展的“生态廊道”,稳步筑牢偏关段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推动黄河流域偏关段“好风景”和“绿经济”同步提升,成就了一条“全流域、全方位、全过程”生态综合治理的“偏关路径”。

  黄河与公路共舞

  不久前,投资千亿历时7年建设的山西省太行、长城、黄河的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为偏关县的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旅游公路的建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偏关县的交通条件,也打通了制约旅游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该县通过实施“旅游活县战略”,把建好旅游路、推动交通大发展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取得了明显成效。沿线的农家乐、高端民宿等经营主体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路也成为展示偏关文化底蕴、秀美风光的重要窗口,推动当地绿色有机农业、绿色新能源、绿色文旅融合发展。同时,偏关县立足资源禀赋,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初步构建起了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公路即景,景在途中!在偏关,一条条蜿蜒的旅游公路不仅是连接景点的通道,它们本身就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一条连接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路。作为自驾游爱好者,我们穿越这些公路来到老牛湾,一路感受了偏关的自然之美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在这里,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眼都是历史,这里的旅游公路,让我们这趟旅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移动,而是对黄河和长城的一次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一位打卡偏关老牛湾的自驾游爱好者如是说。

  一路风景、一脉文化。在偏关,黄河与长城不仅是地理标志,更是文化符号,它们见证了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万里山河路,已经成为偏关的生态路、发展路、致富路、振兴路。(摄影:侯婷)

【编辑:李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