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17:29:16 来源: sp20250110
小朋友在北京体验网络安全互动艺术装置。 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摄
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下,未成年人“触网”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以玩游戏、看短视频为代表的网络娱乐活动已经成为未成年人休闲放松的重要方式,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戏的比例达到67.8%,经常在网上看短视频的比例达到54.1%。
年轻网民规模增长的同时,网络沉迷等问题持续引发社会关注。分析沉迷背后的深层原因,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把孩子从对手机和游戏的过度沉迷中拉回现实,已成为当下社会的一大课题。
找到“冰山之下”的问题
走进位于四川成都的腾讯未成年人保护营地(以下简称“营地”),电话铃声此起彼伏。营地内设立了全国服务热线,针对未成年人使用的游戏、社交、支付等产品,开展综合网络保护与服务。
营地里的客服曾接到这样一个电话——一位来自河南的家长说,15岁的孩子1年时间在游戏里消费了两万多块钱。家长发现后打了孩子,并联系客服申请退款。
过去几年,随着网络游戏防沉迷新规的实施,各方协同发力,游戏防沉迷取得成效,但未成年人冒用家长信息绕过防沉迷系统的情况仍然存在。营地的相关数据显示,其受理的涉及游戏的案例中,有98%是未成年人冒用成人使用账号。
尽管类似案例不在少数,这位家长的倾诉仍引起了营地教育专家马滢的注意。
“我们发现,孩子在游戏中充值后,赠送给他人的礼物金额很高,这在未成年人的消费行为中比较罕见。”马滢说。
经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后续调查,马滢和同事发现,孩子并非单纯沉迷游戏,而是遭遇校园霸凌,向高年级的同学赠送了许多游戏道具。
网络沉迷问题背后,根植着未成年心理状况、原生家庭状况、终端产品使用情况、相关内容生产优劣等复杂原因,城乡之间的表现也存在差别。
“一些城里的孩子学习压力较大,容易产生挫败,而游戏让他们找到了成就感和满足感;不少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监护缺位、缺少陪伴,玩游戏、刷手机成了一种娱乐和社交方式。”营地客服张婷婷说。
在马滢看来,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和网络的行为只是空间上的表现,要找到“冰山之下”的问题。为此,营地内设置了“教育辅导组”,为需要帮助的家庭提供一对一教育帮助服务,一方面引导家长发现问题,跟孩子“坐下来聊一聊”,另一方面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网络认知,帮助他们提升网络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
2019年,大学毕业的吴萍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教。几年的支教生活中,她帮助过不少沉迷手机和游戏的学生。
“有个三年级的小男孩,每天晚上不回宿舍,一直说想回家见妈妈。但我听到别的同学‘告密’,男孩经常在家玩手机。”吴萍说。
孩子是不是用见妈妈的理由玩手机、打游戏?吴萍担心学生在网络上遇到问题,便打电话联系营地客服。辅导组的专家了解孩子的情况后,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孩子如此依赖妈妈,家庭有没有出现变故?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孩子的社交或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后来才发现是孩子的父母再婚,他担心妈妈跟着继父走了,不要他了,因而产生了巨大的危机感,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这次经历让吴萍有了更多思考。支教结束后,她来到营地,成为教育辅导组的一员,把帮助未成年人的工作继续下去。
为了提高孩子的网络素养,吴萍和同事们一起开发了“网络素养七天课”,其课程理念是以重塑认知、心理赋能、行为养成3个方面为核心,帮助孩子调节情绪、树立信心、养成习惯,在玩耍和学习中逐渐改变未成年人的用网方式。此外,营地还开展了“少年灯塔”乡村校园行活动,联合社会力量和资源,提升留守儿童网络素养。
各方力量应相向而行
《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与2021年相比,中国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持续提升,近九成未成年网民经常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随着游戏行业未成年人防沉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成年人过度游戏问题得到有效改善,超六成未成年网民认为,当前限制游戏时长的管理方式让自己或同学玩游戏的时间明显减少。
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家庭、社会等各方力量应持续相向而行、综合施策,共同致力于未成年人防沉迷和健康用网。
腾讯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未成年人在腾讯游戏总时长、流水中占比仅0.4%和0.7%,较2020年同期下降96%和90%。营地负责人李静介绍,成立7年来,营地已为3600多万用户提供未成年人健康用网和防沉迷知识和建议,累计深度沟通辅导8.7万名家长,带动19万志愿者参与其中。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四川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分会副理事长邓学良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家长是第一任老师,未成年人保护第一责任人也是家庭。家长需要提高对健康用网和防沉迷的认知,更好陪伴和引导孩子,同时提高自己和孩子科学有效使用互联网工具获取知识的能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媛媛提出,未成年人是新一代“数字原住民”,“触网”方式呈现多样化、差异化。为防止未成年人游戏和网络沉迷,游戏应适龄适度,保护与疏导并治,网络把关应精准化、数据化,实现人治机治、协同共治。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