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3:15:34 来源: sp20250108
中新网 南充4月19日电 题:用川剧绝活突围 唐氏女孩走向“人生舞台”
作者 王利文 王爵
随着鼓点紧凑响起,南充市特殊教育学校训练室中,身着华丽戏服的学生殷秋华正在练习川剧变脸。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她,身体随音乐翩翩起舞。突然,伴随鼓点,殷秋华脸上一张又一张精美面具迅速变换。围观师生凝神屏息,享受着眼前这场视觉盛宴。
4月15日,南充市特殊教育学校,殷秋华练习川剧变脸。王磊摄唐氏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染色体异常疾病,产生智力发育迟缓、面部特征异常、心脏缺陷、肌肉松弛等多方面影响,这些患儿也被称为“唐宝宝”。提供全面的医疗和支持,能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发展潜力并提高生活质量。
4月15日,南充市特殊教育学校,殷秋华(左)和母亲赵海英。王磊摄母亲赵海英介绍,殷秋华出生不久后被诊断为唐氏综合征,7岁时只会喊“爸爸”和“妈妈”。赵海英当起全职“陪读”,带着女儿一边治疗一边学习,却四处碰壁。“学小提琴不会动手指,跳拉丁舞找不到搭档。”17岁时,殷秋华对川剧变脸表现出浓厚兴趣。拜师那天,赵海英激动得一宿没睡着,抱着女儿喜极而泣:寻寻觅觅这么多年,孩子终于要有一技之长了。
4月15日,南充市特殊教育学校,殷秋华(右)指导师妹练习基本功。王磊摄练习基本功的第一年,是赵海英眼中女儿“最痛苦的一年”。因为疾病,殷秋华身体缺乏力量、也不够灵活,完成下蹲、下腰、劈腿等基本功几乎不可能。“这个过程像是把铁棍掰弯,把‘废料’雕琢成玉。无数次身心俱疲后我们重拾信心。”为不影响课业,赵海英每天和女儿凌晨4时起床,练完基本功再返校上课。就连课堂间隙,她也不放过,敦促女儿进行近乎“严苛”的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19岁的殷秋华已经能流畅地变9张脸谱,还学会了川剧变脸中有难度的“回脸”技巧。舞台上的她,自信大方、毫不怯场,在露出本脸之前,没有观众能发现她是一名“唐宝宝”。台下热烈的掌声给了殷秋华莫大鼓舞,目前,她正在学习川剧吐火绝活,并对不久后的演出“充满信心”。谈及梦想,殷秋华笑得双眼眯成两条线:像舞蹈家邰丽华一样,站上更广阔的舞台。
4月15日,南充市特殊教育学校,殷秋华与偶像照片合影。王磊摄不仅学习变脸技能,殷秋华还就读于南充市特殊教育学校2022级家政服务专业。在班主任王晓琪看来,课堂上的她,积极阳光、进取心强,通过一年多手把手地教学,学会了拖地、擦桌子、穿鞋带等家政技能,成了家中的“小帮手”。这些精细动作训练,对流畅完成变脸也有所裨益。王晓琪还观察到,殷秋华乐于参与集体活动,用一技之长为他人带来快乐,和同学们建立友谊,她对艺术的热爱,也激发了班中学生对艺术的追求。
4月15日,南充市特殊教育学校,殷秋华(右三)上家政实训课。王磊摄“我曾经最大期望是孩子能自己扣扣子、系鞋带,正是变脸和特殊教育给了她‘二次生命’。”讲起女儿身体机能、语言表达能力的变化,赵海英眼中闪烁着光。在她看来,是川剧变脸让孩子找到价值感,特殊教育帮孩子建立自信、融入社会。她希望更多“唐宝宝”家庭能看到女儿的故事,发掘自己孩子的可能。
4月15日,南充市特殊教育学校,殷秋华(中)和老师同学。王磊摄艺术教育与特殊教育深度融合,照亮特殊孩子成才之路。深耕特殊教育行业34年,南充市特殊教育学校副书记李春霖表示,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更有尊严地生活,是特殊教育的终极目标。殷秋华并非校园个例,她的师兄师姐中有的站上残运会最高领奖台,有的书画作品被选送出国,有的能做一手好糕点。“帮助特殊孩子成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现他们的优势,用优势领域带动弱势领域。”
近年来,南充市特殊教育学校在艺体教育上持续探索,成立了各类学生专业队、兴趣小组,利用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积极推选学生参与校内外文艺展演和体育赛事。副校长杨晓提表示,学校将继续加大对艺体教育硬件资源建设,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加强与社会艺术、文体机构合作,依托当地民间优秀文艺资源,形成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特色。拓宽学生成才和就业之路,帮助他们走向自己的“人生舞台”。(完)
【编辑:叶攀】